最新推文 / 每周一章1分钟,共读《道德经》 · 第四章

每周一章1分钟,共读《道德经》 · 第四章

2020.01.07

“老子《道德经》,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外文经典。这样一本风靡西方世界的中文经典,至少应该读一读。每周一章“1分钟”,全球华人共读《道德经》。 附林语堂翻译的《道德经》英文版,感受下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之Tao。

01

原 文 读 诵

翻译:林语堂 | 领读:朱丹滨

《 道德经 · 第四章 》

– Tao and Teh · Chapter 4 –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Tao is a hollow vessel,

and its use is inexhaustible!

渊兮,似万物之宗。

Fathomless!

Like the fountain head of all things,

挫其锐,解其纷,

Its sharp edges rounded off,

its tangles untied,

和其光,同其尘。

its light tempered,

its turmoil submerged,

湛兮,似或存。

yet dark like deep water

it seems to remain.

吾不知谁之子,

I do not know whose Son it it,

象帝之先。

An image of what

existed before God.

02

白 话 浅 释

【第四章白话直译】: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它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幽隐啊!似亡而又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但可称它为天帝的宗祖。

03

现 代 启 示 录

老子《道德经》流传至今,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的很多学者、大德都对《道德经》做过“由浅入深”的注解。在这里,我们每周会聊一些和现代人相关的,比较浅显易懂的现代启示。更多《道德经》“深度讲解”,可以收听文章底部相关音频栏目。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说这个世界上最深邃的人是谁?答案是“保安大爷”。因为任何一个人从他的门口路过,都要接受拷问灵魂的3大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宗教、哲学和科学家都在尝试回答这3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而在《道德经》里,老子给出了他的答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老子说,万事万物,都是从“道”中产生的。那么“道”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在《道德经 · 第四章》里,老子给出了他的体验及描述。

– 无神论的老子 –

东、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在西方传统的文化思想里,是有一个“造物主”的,这个世界以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这个“创世之神”所创造的。而代表东方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都不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个具有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也不存在一个能够控制人类吉凶祸福的最高主宰。从老子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包括生命,都是从“道”中产生的。而这个“道”也是可以实实在在体验到的。

即便说,儒、释、道三家都有所谓“圣贤”的概念,但“圣贤”是人人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培养,人人可成的(人人可以“体验”到这个道),只有先后的关系,而不存在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

– 中国哲学中的“超道德”范畴 –

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文化,就是处世哲学,都是道德说教。其实中国的文化思想,既有形而下、为人处事,道德规范的部分;也有形而上,追寻生命体悟的部分。儒家的“静坐”、道家的“坐忘”、佛家的“禅修”,都是属于形而上部分的训练。

至于后世儒、释、道三家各自体悟的异同,老子的“道”,另外两家如何看待,以及三家之间如何相互地借鉴与融合,这个话题很大,需要深入地学习。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既有比较浅显的社会哲学部分,也有比较深邃的“超道德”范畴,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这么简单。

 

– 更多《道德经》深入讲解 –

49条《道德经》金句,打破49个思维局限

微信扫一扫,即可收听

 

没有繁文缛节,只聊用得上的国学

主撰稿人:北川先生

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文化部特聘传统文化讲师

青岛恒星国学院特聘教授

欧洲东方商学院学术总监

广州菊坡国学书院副院长

 

微信公众号:北川愚不可及

商务合作:子良

客服:小愚

客服:小易